广州南沙亮星计划助力儿童友好社区生态建设项目7月动态
南沙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
2025-08-08
图片

-7月动态-

图片
图片

为深化儿童关爱保护工作,2025年5月起,由南沙区民政局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救助儿童会提供学术支持,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与广州法泽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亮星计划在南沙区多个社区持续推进。亮星计划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纲领,积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服务协作机制,支持基层儿童服务工作者完成系统课程学习,成为有能力在社区内开展家长/儿童活动的引导师,将正向教养理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社会性别意识与儿童权利保护等内容融入社区日常工作,助力儿童友好社区生态建设。

图片

截至7月底,32名家长引导师中10人完成社区实践,7月开展了3场社区正向教养家长学习小组,在东涌镇服务43名家长;8月计划再开展4场家长小组,预计服务80位家长。42名儿童引导师中14人完成社区实践,7月开展了13场社区正向教养儿童小组,覆盖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等多个社区,服务291名儿童;8月计划继续开展6场儿童小组,预计服务儿童120名


图片

社区家长学习小组

图片


图片

首期亮星计划正向教养家长引导师学员已逐步深入南沙各镇街开展以“正向教养家长引导”为主题的服务,获得了家长群体的大力支持。本月,在南沙区东涌镇,共有3场正向教养家长学习小组开展,直接影响了43位家长。家长的反馈十分积极,并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亲子主题的活动进入社区。活动后,家长们和引导师依然围坐在一起,讨论起更多亲子养育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总结的心得。近90%的家长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正向教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社区儿童成长小组

图片



儿童成长小组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自信,让他们能够在安全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儿童成长小组还有助于增强儿童的抗逆力,让他们学会在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参与儿童也能学习到平等和权力关系的知识,对社会规范的同理心和遵循能力得到提升。

图片

本月,救助儿童会已支持合作伙伴开展13场儿童小组,直接影响291名儿童。参与儿童年龄段主要为9-13岁。小组聚焦儿童日常生活,从正向教养的角度将内容设置为“认识儿童的权益”、“我的身体我做主”等9个重要板块。在小组中,儿童共同参与小组规则制定,并在引导师的带领下将抽象的儿童保护知识与日常具体生活相结合,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中学习重要社会规范和保护自身安全、权益的方式。潜移默化之下,有的儿童觉得自己更自信了,还有的儿童学会了勇敢向“恶意触碰”说“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儿童的话


图片

🎨 “参与小组活动后,我学会了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前我都不敢说,现在我敢举手回答问题啦!”

🎨 “可以用语言表达心情,我要好好说话。”

🎨 “如果有人对我恶意触碰,我可以大声说‘不!’。”

🎨 “我要告诉妈妈,我有四大权利。”

图片



图片

个案发现与服务

图片



在社区活动中,亮星计划学员也进一步感受到部分家庭及儿童所需的衍生的个案服务。目前,亮星计划已制订在服务当中个案发现服务的操作流程和三段式服务跟进机制:服务中发现——处置评估——儿保委介入——资源协调——资源介入——个案跟进。

图片

在此基础上,7月开展了1场儿童保护个案服务者赋能培训,将有力帮助基层儿童工作者精准识别儿童被虐待/忽视的隐蔽信号,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守儿童权利伦理,打通多部门协作链条,并掌握社会心理支持与资源链接技术。通过系统学习,学员在儿童保护事务当中将从被动处置变为主动守护者,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关键守护者。本场培训后,学员反馈良好。亮星计划预计9月继续开展1场儿童保护个案服务者培训,结合学员反馈及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内容设计,以期为学员带来更有力的支持。


图片



亮星计划学员联同已成立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委员会的87个村居,针对有所需要的家庭及儿童进行识别,针对性提供服务资源。亮星计划学员与村居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委员会将持续共同守护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目前家长和儿童小组面向南沙区全区开放合作,正向教养导师期待走进更多社区,有意向的社区可直接在后台留言。